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月经血颜色通常呈现暗红至鲜红色,可能由子宫内膜脱落速度、氧化程度、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颜色变化多属正常生理现象。
1、暗红色:
月经初期或末期常见暗红色血液,与经血在宫腔内滞留时间较长有关。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减少,氧化过程导致颜色变深。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外阴清洁即可。
2、鲜红色:
月经量多时多见鲜红色血液,提示子宫内膜快速脱落且出血速度较快。新鲜血液未充分氧化即排出体外,故颜色鲜艳。建议使用透气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
3、棕褐色:
月经开始前或结束后可能出现棕褐色分泌物,属于陈旧性出血。宫腔残留的少量经血与阴道酸性环境反应后颜色加深。可观察1-2天,若持续超过3天需排查内分泌异常。
4、橙红色:
橙红色经血可能与阴道感染有关。细菌性阴道炎或宫颈炎可能导致血液混合异常分泌物。伴随异味或瘙痒时,需做白带常规检查排除病原体感染。
5、浅粉色:
经量极少时呈现淡粉色,常见于黄体功能不足或贫血。雌激素水平偏低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出血量减少。建议检查血常规和性激素六项,排除营养不良或内分泌疾病。
月经周期中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冷水浴。若颜色异常伴随经期延长、大量血块或严重腹痛,需及时妇科就诊排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选择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