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海绵状血管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栓塞、激光治疗等方式治疗。海绵状血管瘤通常由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激素水平变化、外伤刺激、基因突变、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根治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方法,适用于位置表浅或局限的病灶。常见术式包括病灶全切除术、分次切除术,术中需注意保护周围神经和重要器官结构。术后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或感觉异常,多数可逐渐恢复。
2、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适用于深部或手术高风险区域的血管瘤,通过精确的放射线照射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萎缩。伽玛刀和质子治疗是常用技术,需分次进行,可能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3、药物治疗:
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血管增生,适用于婴幼儿期血管瘤。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用于控制快速生长的病灶,需注意监测血糖和骨密度。西罗莫司等靶向药物适用于复杂病例。
4、介入栓塞: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通过注入栓塞材料阻断病灶血供,常用栓塞剂包括聚乙烯醇微粒、明胶海绵。该方式特别适用于富血供的大型血管瘤,可能需多次治疗,术后需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
5、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可有效改善表浅血管瘤的色泽和厚度,需多次治疗间隔4-6周。Nd:YAG激光适用于较深在的病灶,治疗时需配合冷却装置保护表皮,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紫癜或色素改变。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与病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表浅病灶治愈率可达90%以上。日常需避免病灶部位受压或外伤,定期复查监测变化。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度运动增强血管弹性。出现突然增大、疼痛或出血需立即就医,深部重要器官的血管瘤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