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的诊断需通过多次规范测量结合临床评估确认,主要依据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三种方式。
1、诊室血压测量:
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测量,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确诊。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避免咖啡因、吸烟及剧烈运动,采用标准坐姿,袖带与心脏平齐。
2、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24小时便携式血压仪每15-30分钟自动记录数据,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或夜间≥120/70mmHg提示高血压。该方法可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评估血压昼夜节律。
3、家庭自测血压:
连续7天早晚各测1次,每次间隔1分钟测2-3遍取平均值,排除首日数据后平均血压≥135/85mmHg需警惕。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排尿休息5分钟,记录测量时间和数值。
4、靶器官评估:
确诊后需检查眼底、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超声等,评估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肾功能损害等靶器官损害。合并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或左室肥厚者即使血压轻度升高也需积极干预。
5、病因鉴别:
年轻患者或难治性高血压需排查继发性病因,包括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通过肾素活性测定、肾上腺CT、睡眠呼吸监测等检查明确病因。
确诊高血压后应建立健康档案,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并记录,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5g以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BMI在24以下。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控制情况及靶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