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男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要孩子,但需注意内分泌代谢异常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主要风险包括性功能障碍、精子质量下降及遗传易感性。生育前应通过药物控糖、生活方式调整、精液检测、并发症筛查、遗传咨询等五方面进行系统评估。
1、血糖管理:
持续高血糖可能损伤血管和神经功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和生精异常。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常用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SGLT-2抑制剂。血糖稳定3个月以上可降低生育风险。
2、精子质量:
糖尿病可能引起精子DNA碎片率增高、活力下降,这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建议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精子功能检测。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辅酶Q10可能改善精子质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并发症防控:
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需评估自主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这两者可能影响射精功能和睾丸血供。伴有视网膜病变或肾病三期以上者,建议优先治疗基础疾病再考虑生育。
4、遗传咨询:
父母一方患糖尿病时子女患病风险增加30%-40%,需告知配偶相关遗传概率。建议进行HLA-DQ基因检测,孕期需加强胎儿生长发育监测,新生儿出生后需筛查血糖指标。
5、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可改善精液参数,规律进行抗阻训练有助于提高睾酮水平。地中海饮食模式配合每日30分钟快走,能同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精子活力。备孕期间需保持BMI<25。
糖尿病患者备孕期间应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精液质量。饮食上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ω-3脂肪酸摄入,避免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运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车等非对抗性项目,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出现持续晨勃消失或精液量明显减少时,需及时就诊男科和内分泌科。通过系统的孕前管理,多数糖尿病患者可安全实现生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