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规律、运动过量、药物相互作用、肝肾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胰岛素过量:
注射胰岛素剂量过高或与进食时间不匹配会导致血糖骤降。速效胰岛素使用后未及时进餐、长效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当均可能引发低血糖。患者可能伴随出汗、手抖等症状,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
2、进食不规律:
延迟或减少主食摄入使外源性胰岛素无法被充分消耗。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尤其是未按医嘱加餐的糖尿病患者,易在用药后3-4小时出现心悸、头晕等低血糖反应。
3、运动失衡:
高强度运动加速葡萄糖消耗,未相应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增加热量补充时易诱发低血糖。运动后肌肉持续摄取血糖可能延迟性导致夜间低血糖,建议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并备好糖果。
4、药物协同作用:
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与胰岛素联用可能过度降糖。部分抗生素、水杨酸盐等药物会增强降糖效果,需警惕联合用药风险。此类情况常表现为突发意识模糊,需紧急静脉推注葡萄糖。
5、器官功能异常:
糖尿病肾病晚期因胰岛素清除率下降,常规剂量易蓄积致低血糖。肝病患者的糖原储备不足会削弱血糖调节能力,这类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并密切监测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运动前后进行血糖监测。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作为加餐,避免空腹进行长时间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与医生沟通调整降糖药物剂量,使用动态血糖仪可提前预警夜间低血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