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怎么治疗和调养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定期复查、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与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传播、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环境拥挤等因素相关。

1、药物治疗:

标准化抗结核方案需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全程治疗至少6个月。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需定期监测转氨酶水平。

2、营养支持:

每日需保证2500-3000千卡热量摄入,蛋白质需求增至1.5-2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乳制品等优质蛋白,搭配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C。可少量多餐缓解发热导致的食欲减退,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3、隔离防护:

痰菌阳性期需单独居住,通风条件保持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咳嗽时用肘部遮挡,痰液需经5%84消毒液浸泡处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PPD筛查,婴幼儿需接种卡介苗预防。

4、定期监测:

治疗初期每2周复查肝肾功能,每月进行痰涂片检查。胸部CT建议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病灶吸收情况。出现咯血、视力模糊等异常需立即就诊,警惕药物性视神经炎等并发症。

5、康复管理:

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呼吸操等低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合并糖尿病者需强化血糖监测,矽肺患者应脱离粉尘环境。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

治疗期间需戒烟限酒,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饮食推荐百合银耳羹、山药粥等润肺膳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居住环境保持55%-65%湿度,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完成疗程后每半年随访1次,持续2年观察复发迹象。出现持续咳嗽、夜间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胸部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