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脚踝崴伤后判断是否骨折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特征、活动能力、畸形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
骨折疼痛通常剧烈且持续,按压踝关节特定部位如外踝尖、内踝时出现尖锐痛感。单纯扭伤多为钝痛,休息后逐渐缓解。若负重时疼痛无法忍受,需警惕骨折可能。
骨折肿胀多在伤后迅速出现并扩散至足背,皮肤呈现青紫色瘀斑。扭伤肿胀相对局限,48小时内逐渐加重。若肿胀伴随明显皮下淤血或张力性水疱,提示骨结构损伤。
骨折患者常完全丧失关节活动能力,无法完成踝关节背屈或跖屈动作。扭伤后仍可轻微活动,通过冰敷和制动可改善。尝试被动活动时听到骨擦音是骨折的特异性表现。
骨折可能导致踝关节肉眼可见的变形,如足部外旋、内翻角度异常或骨性突起。触摸时可感知骨断端移位。单纯韧带损伤关节形态保持正常,无结构性错位。
X线是诊断金标准,需拍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片。CT用于评估复杂骨折类型,MRI可鉴别隐匿性骨折和韧带损伤。渥太华踝关节规则建议无法负重行走者必须接受影像检查。
伤后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减少肿胀。避免热敷或按摩以免加重损伤。建议24小时内就医排查骨折,期间可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康复期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平衡训练,穿戴护踝支具3-6周。钙质和维生素D补充有助于骨骼修复,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效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