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肾母细胞瘤化疗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肝功能损害及心脏毒性。化疗后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加强营养支持并定期评估器官功能。
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易出现感染、贫血及出血倾向,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血常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用于提升白细胞,严重贫血需输注红细胞悬液。
顺铂等药物常引发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可能与5-羟色胺受体激活及黏膜损伤有关,表现为进食疼痛、腹泻。昂丹司琼、帕洛诺司琼等止吐药可缓解症状,必要时采用静脉营养支持。
环磷酰胺等烷化剂会损伤毛囊细胞,导致头发、眉毛脱落。通常发生在化疗后2-3周,属于可逆性损害。建议使用温和洗发剂,佩戴冰帽可减轻症状,停药后毛发会逐渐再生。
甲氨蝶呤等药物经肝脏代谢,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表现为黄疸、乏力,需定期检测肝功能。水飞蓟宾、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可辅助治疗,严重时需调整化疗方案。
阿霉素可能诱发心肌损伤,与自由基生成有关。早期表现为心律不齐,后期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右雷佐生可作为保护剂,治疗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
化疗期间建议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蒸蛋,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量促进药物代谢。注意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减少黏膜损伤。出现持续发热、心悸或严重呕吐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肝功能,化疗结束后副作用多可逐渐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