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心脏瓣膜性病好发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主要与退行性变、风湿热后遗症、先天性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及高血压等因素相关。
60岁以上人群多见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瓣膜组织弹性纤维减少导致关闭不全或狭窄。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定期超声心动图监测,重度病变需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或外科瓣膜修复。
30-50岁青壮年易发,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导致瓣膜增厚粘连。二尖瓣最常受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需预防性使用苄星青霉素,严重者需二尖瓣球囊扩张或机械瓣置换。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早期常无症状,成年后易继发瓣膜反流或感染。建议避免剧烈运动,每2年复查心脏超声,合并重度反流时需Ross手术或同种瓣膜移植。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可破坏各年龄段患者瓣膜结构,吸毒者及免疫低下人群风险更高。急性期表现为高热、栓塞体征,需静脉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脓肿形成需紧急清创手术。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40岁以上患者左室扩大,二尖瓣环扩张引发反流。首选ACEI类降压药贝那普利、培哚普利,配合低盐饮食和心率控制,终末期需行二尖瓣成形环植入。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心脏听诊和超声检查,日常保持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出现活动后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避免瓣膜病进展至心力衰竭阶段。风湿热病史者需终身预防性抗感染,先天性瓣膜异常患者应避免竞技性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