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青少年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血压。青少年高血压通常与肥胖、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睡眠不足、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1、肥胖因素:体重超标是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诱因,脂肪堆积增加血管阻力。建议通过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结合饮食控制减少高盐高脂食物减重,体重下降5%-10%可使收缩压降低5-20mmHg。2、遗传因素:父母患高血压的青少年发病风险增加3-5倍。此类人群需定期监测血压,建立健康档案。虽无法改变基因,但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5g和坚持耐力训练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3、饮食不当:过量摄入加工食品如薯片、方便面导致钠钾比例失衡。建议采用DASH饮食模式,每日摄入新鲜蔬果400g以上,选择低脂乳制品,避免含糖饮料。持续3个月可使收缩压下降8-14mmHg。4、睡眠障碍:睡眠不足6小时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青少年每日需保证7-9小时睡眠。存在睡眠呼吸暂停者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夜间血压峰值。5、继发病因: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疾病约占青少年高血压的10%。可能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确诊需进行肾动脉造影、儿茶酚胺检测,治疗原发病后血压多可恢复正常。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应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记录波动情况。饮食推荐低钠高钾的香蕉、菠菜等食材,运动选择中等强度篮球、骑行等项目,每周累计150分钟。合并靶器官损害或血压持续>160/100mmHg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等降压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定期进行尿常规、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脏器功能,多数早期干预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