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子宫肌瘤可通过米非司酮、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等药物治疗,通常与雌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孕激素失衡、干细胞突变、肥胖等因素有关。
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受体缩小肌瘤体积,适用于术前准备或短期治疗。亮丙瑞林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需注意骨质流失等副作用。此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周期性使用,避免长期连续用药。
曲普瑞林可暂时阻断卵巢功能实现药物性闭经,使肌瘤缩小40%-60%。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潮热、阴道干燥等围绝经期症状,建议联合反向添加疗法保护骨骼健康。治疗周期通常不超过6个月。
氨甲环酸适用于月经量过多患者,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出血。可与铁剂联合使用纠正贫血,但需监测血栓风险。中成药如桂枝茯苓胶囊也可辅助调节月经周期。
布洛芬等药物可缓解肌瘤压迫引起的盆腔疼痛,但对肌瘤体积无直接影响。长期使用需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餐后服用并配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宫瘤消胶囊等中成药通过活血化瘀作用改善症状,适合3cm以下肌瘤的辅助治疗。需辨证使用气滞血瘀型或痰湿型方剂,联合针灸三阴交、子宫穴等穴位增强疗效。
日常建议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量,其含有的吲哚-3-甲醇有助于雌激素代谢。规律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每3-6个月需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或快速增大应及时就诊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