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前列腺癌可能由年龄增长、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环境暴露等原因引起。
前列腺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50岁以下男性罕见,60岁以上人群风险急剧增加。细胞DNA修复能力下降和长期累积的基因突变是主要机制。定期PSA筛查和直肠指检是早期发现的关键措施。
BRCA1/2基因突变或家族史会使风险提升2-3倍,一级亲属患病时发病年龄往往提前。这类患者建议40岁开始监测,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Lynch综合征等遗传病也与之相关。
睾酮代谢异常促进癌细胞增殖,5α还原酶将睾酮转化为活性更强的二氢睾酮。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往往存在雄激素受体突变。抗雄激素治疗如比卡鲁胺、恩杂鲁胺可阻断该通路。
长期前列腺炎导致氧化应激损伤,炎性因子IL-6、TNF-α促进癌变。病理表现为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进展为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具有预防作用,但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
接触镉等重金属、高脂饮食、缺乏维生素D可能增加风险。番茄红素、硒等抗氧化剂具有保护作用。农业从业者的农药接触史需引起重视,建议做好职业防护。
保持地中海饮食模式,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预防。确诊患者需根据Gleason评分选择主动监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射治疗,晚期可考虑阿比特龙、多西他赛等药物治疗。所有干预需在泌尿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