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家族糖尿病史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体重管理、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等方式预防。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但环境因素起关键作用。
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长期精神紧张。吸烟和酗酒会加重胰岛素抵抗,需彻底戒除。每日保持7-8小时高质量睡眠,皮质醇水平稳定有助于血糖调控。
每年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高危人群每半年增加餐后血糖检测。监测血压和血脂指标,三者异常常同时出现。记录数据变化趋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炎症因子破坏胰岛功能,减重5%-7%可使糖尿病风险降低58%。采用体脂秤定期监测内脏脂肪等级。
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选择糙米、燕麦等粗粮替代精制碳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蔬菜500g以上,优先选择西兰花、菠菜等深色蔬菜。限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过500g,用鱼类和豆制品补充蛋白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避免连续两天不运动。
实施地中海饮食模式,强调橄榄油、坚果和深海鱼类的摄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如开合跳、波比跳等。建立血糖监测日记,记录空腹、餐后血糖及运动饮食关联性。保持社交活动缓解压力,长期焦虑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影响糖代谢。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骤降等症状时需立即检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