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能由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引起。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90%以上。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等表现。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包括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
肾实质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均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可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水钠潴留等机制升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肾动脉狭窄可考虑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同时配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这些疾病通过激素分泌异常影响血压调节,患者可能伴随低钾血症、向心性肥胖、阵发性高血压等症状。确诊需激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如肾上腺腺瘤、靶向药物如螺内酯、酮康唑等。
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可导致机械性血流受阻引发高血压。主动脉缩窄患者表现为上肢血压显著高于下肢,可能出现头痛、下肢无力等症状。血管造影是确诊金标准,治疗包括外科手术修复或血管介入治疗,术后需长期监测血压变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过反复缺氧和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多导睡眠图可明确诊断,治疗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正器、减重等措施,改善通气后血压多可明显下降。
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者需同时控制血糖血脂。出现血压急剧升高伴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警惕高血压急症的发生。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