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催乳素血症是什么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高催乳素血症是血清催乳素水平异常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可能由生理性刺激、药物因素、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病变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妊娠期、哺乳期、剧烈运动或应激状态可导致催乳素暂时性升高。这类情况无需特殊治疗,消除诱因后激素水平通常自行恢复。建议避免过度乳头刺激,减少高强度运动。

2、药物影响:

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雌激素制剂等药物可能干扰多巴胺抑制通路。停药或更换药物后多数患者催乳素水平可逐渐正常,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3、垂体病变:

垂体催乳素瘤是最常见病因,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雌激素暴露有关,典型表现为闭经、溢乳、视力障碍。影像学检查显示垂体占位,治疗需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药物无效时考虑经蝶窦手术。

4、甲状腺异常:

原发性甲减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刺激催乳素合成。患者常伴怕冷、便秘等症状,通过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纠正甲减后,催乳素水平多能恢复正常。

5、下丘脑损伤:

颅咽管瘤、结节病等病变破坏多巴胺传导路径,导致催乳素抑制不足。除内分泌症状外可能出现头痛、尿崩症,需通过MRI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同时联合多巴胺激动剂控制高催乳素血症。

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高脂乳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B6。非妊娠期出现月经紊乱或自发性溢乳应及时检测催乳素水平,垂体大腺瘤患者需定期复查视野和垂体功能。运动建议选择瑜伽、游泳等低强度项目,避免胸部压迫性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