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血管瘤和胎记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血管瘤与胎记可通过颜色变化、生长特征、触感差异、伴随症状及医学检查进行区分。

1、颜色变化:

血管瘤通常呈现鲜红色或深紫色,颜色均匀且边界清晰,部分会随年龄增长颜色加深;胎记多为棕色、黑色或蓝灰色,色素分布不均,颜色相对稳定。草莓状血管瘤出生后数周出现鲜红斑块,而咖啡斑胎记出生时即存在且不褪色。

2、生长特征:

血管瘤在婴儿期快速增生,1岁内体积可能增大数倍,部分青春期后萎缩;胎记大小形态终身不变。毛细血管瘤常见出生后2周内出现,6个月内迅速生长,海绵状血管瘤则有弹性压缩感。

3、触感差异:

血管瘤按压时部分褪色或暂时扁平,松开后恢复,海绵状血管瘤有弹性感;色素性胎记触感与正常皮肤无异,太田痣等真皮型胎记可能有轻微增厚。血管瘤表面温度常高于周围皮肤,胎记无温度变化。

4、伴随症状:

血管瘤可能伴随出血、溃疡或功能障碍,眼眶周围血管瘤影响视力,肝脏血管瘤需排查内脏病变;胎记极少引发并发症,仅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牛奶咖啡斑需关注神经系统症状。

5、医学检查:

皮肤镜显示血管瘤为红色腔隙结构,超声可见血流信号,MRI能鉴别深部血管瘤;胎记皮肤镜呈现色素网格,伍德灯下色素沉着更明显。病理活检是金标准,血管瘤可见内皮细胞增生,胎记为黑色素细胞聚集。

日常观察中,血管瘤需记录每月大小变化,避免摩擦破损,婴幼儿血管瘤可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胎记注意防晒以防色素加深。出现快速增长、出血或功能障碍的皮肤病变,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皮肤镜、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联合激光治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调Q激光治疗太田痣或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