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肝内结节为肝癌的概率约5%-30%,具体风险与结节性质、患者高危因素相关。肝内结节的恶性概率受慢性肝病史、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水平、生长速度、穿刺活检结果等因素影响。
乙肝/丙肝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增高。肝硬化患者肝内结节恶变概率达20%-30%,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和甲胎蛋白。非病毒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也可能进展为肝癌。
超声显示低回声、边界不清、血流丰富的结节恶性风险较高。CT/MRI中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消退的"快进快出"征象提示肝癌可能。LI-RADS分级4类以上结节需进一步鉴别。
甲胎蛋白持续>400ng/ml强烈提示肝癌,但20%-30%肝癌患者AFP正常。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异质体等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标志物动态监测更有诊断价值。
3个月内直径增长>50%的结节恶性风险增加。1cm以下结节推荐间隔3个月复查,1-2cm结节1-2个月复查,生长性结节需活检。稳定2年以上的结节多为良性。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是金标准,典型肝癌表现为多边形细胞伴血窦浸润。对于高风险位置结节,可检测血浆游离DNA或外泌体等液态活检替代。
存在肝癌高危因素者发现肝内结节应完善增强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多学科会诊。日常需严格戒酒、控制体重,补充维生素E和奶蓟草可能改善肝纤维化。低脂高蛋白饮食配合有氧运动有助于肝功能维护,肝硬化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均需规律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