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皮脂腺囊肿与脂肪瘤的鉴别主要通过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案进行区分。
皮脂腺囊肿因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多发生于头面、背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脂肪瘤源于成熟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可出现在全身任何脂肪组织部位,与局部脂肪代谢异常相关。
皮脂腺囊肿表现为皮下圆形肿块,中央可见黑头样开口,易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热痛。脂肪瘤触诊质软、分叶状、活动度好,表面皮肤正常,一般无压痛或自发痛。
超声检查中皮脂腺囊肿呈现低回声囊性结构,可见囊壁及内容物流动征象。脂肪瘤显示为边界清晰的均匀高回声团块,可见特征性纤维分隔影像。
皮脂腺囊肿病理可见复层鳞状上皮构成的囊壁及角化物,囊内充满脂质样物质。脂肪瘤病理表现为包膜完整的成熟脂肪细胞堆积,偶见少量纤维间隔组织。
皮脂腺囊肿感染期需抗生素如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后手术切除;脂肪瘤若无症状可观察,较大者可选择激光消融或传统切除术。
日常护理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囊肿部位挤压。皮脂腺囊肿反复感染者建议定期皮肤科随访,脂肪瘤增大超过5cm或出现疼痛需及时复诊。饮食建议控制高脂食物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脂质代谢。出现短期快速增长、表面破溃等恶性征象时需尽快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