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双侧腔隙性脑梗死严重程度需结合病灶范围及临床症状评估,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及吸烟史。
腔隙灶直径通常小于1.5厘米,多位于基底节区或脑干。当梗死灶数量少且未累及关键功能区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或无症状。若多发性梗死导致白质纤维受损,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
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长期未控制可引发穿支动脉玻璃样变。糖尿病加速小动脉病变,增加复发风险。这两种基础疾病需通过降压药如氨氯地平、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进行控制。
典型症状包括单纯运动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步态异常或尿失禁,提示脑白质病变加重,需通过头颅MRI评估病灶进展。
年复发率约5%-10%,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相关。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可降低复发概率,同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多数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但合并脑微出血或淀粉样血管病变者,需避免过度抗凝治疗。认知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能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6-12个月复查脑血管评估。出现新发肢体无力或言语含糊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