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胎停育可能由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子宫结构异常、免疫因素、感染等因素引起。
约50%的胎停育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常见于早期妊娠。非整倍体、三体综合征等遗传缺陷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此类情况通常属于自然淘汰,再次妊娠成功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建议夫妻双方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孕酮水平不足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这类情况需通过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妊娠期需监测HCG和孕酮变化。
子宫纵隔、宫腔粘连、黏膜下肌瘤等结构异常会限制胚胎生长空间。子宫动脉血流灌注不足也可能导致胎停育。建议孕前进行三维超声或宫腔镜检查,必要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肌瘤切除术等治疗。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NK细胞活性过高等免疫因素可能引发母体对胚胎的排斥反应。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反复胎停育,需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指标。治疗可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免疫调节方案。
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TORCH感染可能干扰胚胎发育。支原体、衣原体等生殖道感染也会增加胎停育风险。孕前建议进行优生五项筛查,感染者需完成规范治疗后再备孕。
备孕期间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叶酸、维生素E等营养素,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维持BMI在18.5-23.9之间。发生过胎停育的女性需间隔3-6个月再怀孕,孕早期需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出现阴道流血或HCG上升缓慢应及时就医。心理疏导同样重要,焦虑情绪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