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

1、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常见于1型糖尿病。这类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与自身免疫攻击或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2、胰岛素抵抗:

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与脂肪细胞因子异常、慢性炎症有关。改善胰岛素抵抗需通过减重、有氧运动,药物可选择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西格列汀等。患者常伴随黑棘皮病、高血压等症状。

3、遗传因素:

特定基因变异如TCF7L2、KCNJ11等可增加患病风险。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需定期监测血糖,通过地中海饮食、抗阻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发病概率。这类人群更易出现妊娠糖尿病或早发型糖尿病。

4、肥胖因素:

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腰围超标者需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在1500-1800大卡,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优先减少腹部脂肪。肥胖人群常合并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

5、生活习惯: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熬夜等行为会加重代谢负担。建议每日膳食纤维摄入不少于25克,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吸烟饮酒会加速β细胞凋亡,需严格戒断。

预防糖尿病需建立科学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比例。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结合2次力量训练,保持BMI在18.5-23.9之间。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筛查。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已确诊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并监测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