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化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神经毒性和皮肤反应。阿霉素、环磷酰胺和紫杉醇等化疗药物可能导致不同严重程度的副作用,需结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缓解症状。
化疗药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腹泻。约70%患者出现此类症状,可能与5-羟色胺受体激活有关。止吐药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能有效控制呕吐,饮食上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分次少量进食。
紫杉醇类药物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通常在化疗后7-14天达低谷。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引发发热感染,血小板降低会增加出血风险。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提升白细胞,严重贫血需输注红细胞悬液。定期监测血常规至关重要。
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破坏毛囊快速分裂细胞,约90%患者出现头发脱落。通常始于化疗后2-3周,可能累及眉毛睫毛。此为可逆性损伤,停药后3-6个月可再生。使用冷却帽可减少毛囊药物浓度,选择棉质头巾能降低 scalp 刺激。
紫杉醇和长春新碱类易引发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症状多为剂量依赖性,严重者可影响精细动作。维生素B族补充可营养神经,必要时使用普瑞巴林镇痛。避免接触冷热刺激物,进行手部抓握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
吉西他滨等药物可能引起皮疹、皮肤干燥或甲床色素沉着。手足综合征表现为掌跖红斑脱屑,严重时出现溃疡。日常需使用无刺激沐浴露,涂抹含尿素的润肤乳。避免阳光直射,穿戴宽松棉质衣物。皮肤感染时需及时使用抗生素软膏。
化疗期间应保持每日1500ml饮水促进药物代谢,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帮助组织修复。适度进行散步或瑜伽维持体能,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记录症状变化便于医生调整方案,每周测量体重防止营养不良。若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腹泻或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多数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