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舌苔发白可能由母乳残留、口腔清洁不足、鹅口疮感染、脱水或先天性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加强口腔护理、抗真菌治疗、补液或专科诊疗等方式干预。
哺乳后未及时清洁口腔,奶液在舌面形成白色膜状物。建议每次喂奶后用无菌纱布蘸温水轻拭舌面,避免用力刮擦损伤黏膜。该现象属于生理性白苔,通常不影响进食和生长发育。
新生儿唾液分泌少,口腔自洁能力弱,上皮细胞脱落堆积易形成白苔。每日用指套牙刷或棉签清洁牙龈与舌面,注意动作轻柔。持续存在需排除真菌感染可能。
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舌面出现乳酪样斑块,伴随拒食哭闹。可能与产妇产道感染或奶具污染有关。需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擦口腔,哺乳前后煮沸消毒奶瓶奶嘴。
发热或摄入不足时唾液减少,舌苔增厚发白伴尿量减少。按需增加喂养频次,母乳喂养者需评估母亲泌乳量。出现皮肤弹性下降需及时就医补液治疗。
罕见情况下白苔伴随喂养困难、呕吐,需排查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病。此类患儿舌苔呈特殊石膏样白色,需通过新生儿筛查及血尿检测确诊。
日常护理需保持喂养器具清洁,哺乳母亲注意乳头卫生。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拒奶等异常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斑块扩散至颊黏膜应及时儿科就诊。适当增加喂水次数有助于改善生理性白苔,但避免过度清洁造成黏膜损伤。鹅口疮患儿需同步治疗母亲乳头真菌感染,防止交叉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