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婴儿溶血性黄疸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婴儿溶血性黄疸可通过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评估、家族史排查、母婴血型鉴定等方式确诊。溶血性黄疸通常由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病、感染因素、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黄疸进展迅速,可伴有苍白、肝脾肿大。重度溶血时出现嗜睡、拒奶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尿液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加深是特征性改变。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5mg/dl,间接胆红素占比大于80%。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低于145g/L,网织红细胞计数超过6%。Coombs试验阳性提示同族免疫性溶血,G6PD酶活性检测可诊断红细胞酶缺陷。

3、影像学评估: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实现无创监测,颅脑超声排除颅内出血。腹部超声评估肝脾肿大程度,重度溶血可见胆囊扩张。MRI检查用于鉴别胆红素脑病引起的基底节异常信号。

4、家族史排查: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病史。母亲既往有流产史或新生儿黄疸史需警惕血型不合。同胞兄妹曾患溶血性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母婴血型鉴定:

母亲O型血而婴儿A/B型血时易发生ABO溶血,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可能引发Rh溶血。抗体筛查发现IgG抗A/B抗体或抗D抗体可确诊。脐血血红蛋白电泳有助于鉴别血红蛋白病。

确诊后需立即采取光疗干预,选择蓝光或白光照射,光疗期间注意补液及体温监测。药物治疗包括静脉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输注,苯巴比妥可诱导肝酶活性。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避免进食蚕豆等诱发溶血食物,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直至稳定。重度溶血需准备换血治疗,术后加强铁剂补充纠正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