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与面肌痉挛的区别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面瘫与面肌痉挛是两种不同的面部神经功能障碍,面瘫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面肌痉挛则是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

1、病因差异:

面瘫通常由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如贝尔氏麻痹或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引起,也可能与外伤、肿瘤压迫有关。面肌痉挛多因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如小脑前下动脉,少数由肿瘤、多发性硬化等导致。

2、症状表现:

面瘫表现为单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运动功能丧失。面肌痉挛以眼轮匝肌不自主抽动起病,逐渐扩散至同侧面部,紧张时加重,睡眠中仍可持续。

3、病程特点:

急性面瘫多在72小时内达高峰,80%患者3周内开始恢复。面肌痉挛呈渐进性发展,初期仅为眼睑跳动,数月或数年后累及整个半侧面部,极少自愈。

4、诊断方法:

面瘫需进行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结合肌电图检查神经损伤程度。面肌痉挛诊断依赖典型临床表现,必要时行MRI排除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

5、治疗原则:

面瘫急性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配合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行面神经减压术。面肌痉挛首选肉毒毒素局部注射,顽固病例可采用微血管减压术。

日常护理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面瘫患者需人工泪液防护角膜,面肌痉挛者应减少咖啡因摄入。建议进行面部肌肉按摩,急性发作期及时神经科就诊,长期未缓解需考虑手术治疗。饮食宜清淡,补充富含维生素B1的糙米、瘦肉,适度咀嚼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