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梅毒可通过规范治疗实现临床治愈,治疗方案包括青霉素注射、多西环素口服、头孢曲松注射等。疾病可能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不安全性行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免疫抑制等因素引起。
早期梅毒首选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神经梅毒需静脉注射青霉素G,心血管梅毒需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治疗需完成全程疗程并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
确诊后应立即停止性行为直至治愈,性伴侣需同步筛查治疗。妊娠期梅毒应在孕早期完成治疗,避免胎儿发生先天性梅毒。血液制品需严格筛查,个人用品需单独消毒处理。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引发局部硬下疳,继而通过淋巴血液扩散。二期梅毒可能出现全身皮疹、黏膜斑,晚期可累及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病理改变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血管炎相关。
治愈标准包括症状消失和血清学转阴,早期梅毒治疗后第一年需每3个月复查RPR滴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清固定现象,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神经梅毒需通过脑脊液检查评估疗效。
治愈后仍需每年复查血清学指标,避免再次高危暴露。合并HIV感染者需延长随访时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重复治疗。规范使用安全套可降低95%以上的传播风险。
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注意皮肤清洁护理。治愈后6个月内建议每月复查,后期可逐渐延长随访间隔。出现任何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复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