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二型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引起。
家族史是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父母或兄弟姐妹患病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血糖,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发病风险。
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腰围超标者风险尤为突出。体重指数BMI超过30时,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明显增强。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会引发餐后血糖剧烈波动。每日膳食纤维摄入不足25克的人群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症状。
肌肉组织长期缺乏收缩活动会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活性,每周运动少于150分钟者血糖利用率下降。骨骼肌作为葡萄糖代谢主要场所,其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久坐行为逐步恶化。
肝脏和肌肉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胰腺需分泌超量胰岛素代偿。这种状态可能与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黑棘皮病、餐后嗜睡等症状。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控制二型糖尿病需综合管理,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保证30克膳食纤维摄入,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抗阻训练,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肥胖患者可通过胃肠减重手术改善代谢状况,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