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入治疗膀胱癌患者尿血症状

邵彬 副主任医师

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膀胱癌患者尿血症状可通过生活调整、药物治疗、膀胱灌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方式干预。尿血可能与肿瘤侵犯黏膜、合并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血块排出等症状。

1、生活调整:

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ml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憋尿。建议选择冬瓜、白茅根等利尿食材,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记录出血频率。

2、药物治疗:

血尿明显时可使用氨甲环酸止血,合并感染时选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疼痛患者可配合索利那定缓解膀胱痉挛。药物治疗需配合尿常规监测,警惕药物性肝肾损伤。

3、膀胱灌注:

表柔比星或卡介苗灌注可控制浅表肿瘤出血,每周1次连续6-8周。灌注后需保留药液30分钟,可能出现尿路刺激症状,灌注期间需定期复查膀胱镜。

4、电切手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直接止血并获取病理标本,适用于Ta-T1期肿瘤。术后需持续膀胱冲洗3-5天,注意导管护理,监测是否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

5、放射治疗:

体外放疗或放射性粒子植入适用于多发或浸润性肿瘤,可缩小肿瘤体积改善出血。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放射性膀胱炎,需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黏膜修复。

患者每日应保证1500-2000ml水分摄入,避免饮用酒精及咖啡因饮料。可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和尿脱落细胞学。出现血块梗阻、持续高热或血红蛋白低于70g/L需急诊处理,晚期患者可考虑介入栓塞或姑息性膀胱切除术。饮食推荐荠菜粥、鲜藕汁等凉血食材,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逆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