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全身肌肉松弛可能与体质类型、营养缺乏、激素失衡、神经病变或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气虚体质或脾虚湿盛体质易出现肌肉松弛,这类体质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改善需健脾益气,可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食材,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张力。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肌纤维合成减少,常见于极端节食或消化吸收障碍人群。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0.8-1.2g蛋白质,优选鸡蛋、鱼肉、乳清蛋白等优质蛋白来源。合并贫血时需同步补充铁和维生素B12。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更年期雌激素下降会影响肌肉蛋白代谢,可能伴随怕冷、脱发、月经紊乱。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和性激素六项,甲减患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更年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运动神经元疾病会导致肌肉失神经支配,通常伴有肢体麻木、肌束震颤。需通过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明确病因,控制血糖可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
长期缺乏抗阻训练使肌肉逐渐萎缩,尤其久坐人群易出现核心肌群松弛。建议每周进行3次力量训练,从自重深蹲、平板支撑开始,逐步增加弹力带或小哑铃负荷。游泳、普拉提等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担。
日常需保证每日150g瘦肉或200g豆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重点锻炼大肌群。睡眠不足会加速肌肉分解,建议23点前入睡。若伴随体重骤降或肌力明显减退,需排查肌炎、重症肌无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