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囊性占位指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囊状结构异常,可能由生理性囊肿、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先天性畸形或创伤后改变等因素引起。
常见于卵巢、肝脏等器官,多为良性液体潴留形成。单纯性肝囊肿、卵巢滤泡囊肿属于此类,通常无临床症状,直径小于5cm时可定期观察,无需特殊处理。
寄生虫感染或细菌性脓肿可能形成囊性占位。肝包虫病表现为多房性囊肿,肺脓肿可见液气平面。这类病变需结合血清学检查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阿苯达唑、甲硝唑等药物。
囊腺瘤、囊性肾癌等肿瘤可呈现囊性特征。胰腺囊性肿瘤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前者多为良性,后者有恶变倾向。确诊需通过增强CT或穿刺活检,治疗方式包括肿瘤剜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鳃裂囊肿等属于胚胎发育异常。胆总管囊肿可能诱发胆管炎或癌变,需行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这类病变多在儿童期发现,部分病例成年后才出现症状。
组织损伤后形成的假性囊肿常见于胰腺外伤,胰腺周围积液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急性期可经皮穿刺引流,慢性期需行内引流术。这类病变多有明确外伤史或手术史。
发现囊性占位需结合超声、CT或MRI明确特征,单纯性囊肿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复杂囊性病变应及时就诊。日常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创伤性囊肿吸收,但寄生虫性囊肿需限制生食摄入。出现腹痛、发热等感染征象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