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溃疡通常从足底、足趾、足跟等压力负荷较大或易摩擦部位开始溃烂,与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相关。
足底承受全身重量且易受摩擦,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痛觉减退,患者难以察觉微小损伤。长期高血糖使局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小伤口可能发展为深部溃疡,常见于第一跖骨头和足跟部。需每日检查足底,选择减压鞋垫减少局部压力。
足趾末端血液循环较差,糖尿病血管病变加重缺血。初期表现为趾甲变形、甲沟发黑,逐渐发展为干性坏疽。可能与穿鞋过紧、修剪趾甲不当有关。需保持趾间干燥,避免使用电热毯等高温设备。
足跟皮肤角质层厚,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开裂后易继发感染。常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建议使用含尿素成分的润肤霜,避免赤脚行走。
踝关节内外踝、第五跖骨基底部等骨突处皮下组织薄,长期受压易形成溃疡。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使伤口难以愈合,可能伴随跟腱挛缩。需定制矫形器分散压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趾缝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神经病变使患者忽视瘙痒症状。细菌通过皮肤裂隙入侵后,可能发展为湿性坏疽。表现为红肿渗液伴恶臭。需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彻底擦干,避免穿不透气的合成纤维袜子。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每日检查双足有无红肿破溃,选择透气宽松的鞋袜。出现皮肤温度异常、颜色改变或伤口不愈时需立即就医。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避免吸烟饮酒。适度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足部护理需由专业医生指导,必要时进行血管评估和清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