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切除后有什么影响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胆囊切除术后影响可能由消化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异常、营养吸收障碍、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引起。

1、消化功能下降:

胆囊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丧失,导致进食高脂食物时胆汁供应不足。患者可能出现脂肪泻、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建议采用低脂饮食策略,分次摄入单次小于10g脂肪,避免油炸食品。橄榄油等中链脂肪酸更易被直接吸收。

2、胆汁分泌异常:

肝细胞持续分泌的胆汁直接进入肠道,缺乏胆囊的节律性排放调控。约30%患者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表现为上腹灼痛、反酸。口服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胆汁成分,铝碳酸镁可保护胃黏膜。

3、营养吸收障碍:

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率降低20%-40%,长期可能引发夜盲症或骨质疏松。术后需长期补充维生素D3 800IU/天,维生素K可每周补充10mg。建议定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4、胆管代偿变化:

胆总管可出现直径增宽至1cm以上的代偿性扩张,部分患者伴有肝内胆管树枝状增生。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结石的风险增加3倍,建议每年进行肝胆超声筛查。

5、术后并发症:

5%-15%患者发生术后综合征,可能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间歇性右上腹痛。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可缓解症状。切口感染、肠粘连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约3%-8%。

术后康复期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天5-6餐少量进食,优先选择清蒸鱼、嫩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有氧运动建议从术后4周开始,以心率不超过100次/分的散步为首选。出现持续腹泻或体重下降超过5%需及时就医评估。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关注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