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筛查、药物预防等措施降低风险,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不良生活习惯、辐射暴露、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保持健康体重可减少脂肪组织产生的雌激素。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限制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1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戒烟可降低乳腺组织氧化损伤风险。
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高危人群可结合乳腺超声或核磁共振。每月乳房自检应在月经周期第7-10天进行,重点观察皮肤凹陷、乳头溢液等异常表现。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可用于高风险人群,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适用于绝经后女性。使用前需评估血栓、子宫内膜癌等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发生风险可达70%,可能与TP53、PTEN等基因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家族多代发病、年轻化趋势。此类人群可考虑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或输卵管卵巢切除。
生育后母乳喂养12个月以上可降低雌激素暴露。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需控制使用时间在5年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减少乳腺细胞增殖刺激。
饮食中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羽衣甘蓝的摄入量,其含有的萝卜硫素具有抗癌活性。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1000IU可能调节细胞分化。地中海饮食模式中橄榄油、深海鱼类的ω-3脂肪酸有助于抑制炎症因子。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可降低皮质醇水平,建议每周练习3次。高危人群需要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6个月进行一次临床乳腺检查,必要时采用风险分层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