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肿块一般在哪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的肿块常出现在乳房特定区域,主要包括外上象限、乳头乳晕区、内上象限、外下象限以及全乳弥漫性分布。乳腺外上象限是最高发部位。

1、外上象限:

约60%乳腺癌发生于乳房外上象限,此处乳腺组织最浓密。肿块质地偏硬、边界不清,可能伴随皮肤凹陷或腋窝淋巴结肿大。早期可通过超声和钼靶筛查发现,确诊需穿刺活检。治疗采用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联合放疗、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紫杉醇等。

2、乳头乳晕区:

乳头下方和乳晕周围占15%-20%发病比例,易出现乳头溢液或内陷。佩吉特病是该区域特殊类型,表现为湿疹样改变。需行MRI评估乳管侵犯程度,治疗多选择乳房切除术,药物包含他莫昔芬、来曲唑等内分泌治疗。

3、内上象限:

发生率约12%,靠近胸骨位置较难自查发现。肿块可能侵犯肋间肌或胸大肌,表现为胸壁固定。术前需CT评估胸壁浸润情况,手术常需切除部分胸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

4、外下象限:

占比不足10%,但易转移至肝被膜下淋巴结。肿块活动度差时需PET-CT排除远处转移。治疗方案与象限无关,依据分子分型选择化疗、CDK4/6抑制剂如帕博西尼等。

5、全乳弥漫:

约5%为炎性乳腺癌,表现为整个乳房红肿热痛,皮肤呈橘皮样改变。需新辅助化疗缩小病灶后再手术,常用顺铂、卡培他滨等药物。术后需加强皮肤护理和淋巴水肿预防。

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自查乳房,采用指腹螺旋式触诊全乳及腋窝。日常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确诊后应配合医生完成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需穿戴压力袖套,避免患肢测量血压或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