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发作期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具体时长与病情活动度、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差异有关。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缩短发作周期并延缓关节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晨僵超过1小时、多关节对称性肿痛(常见于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局部皮温升高伴压痛。部分患者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滑膜炎症反应在此阶段最为活跃,若不干预可能持续6-12周。
疾病活动度评分较高者发作期往往更长。合并关节外表现(如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炎)的患者病程可能延长至3-6个月。及时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可缩短50%以上的发作时间。患者依从性差或存在吸烟等危险因素时,发作期可能反复迁延。
急性期需联合非甾体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快速控制症状,同时启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达到临床缓解的标准需满足肿胀关节数≤1个、压痛关节数≤1个且C反应蛋白正常。规范治疗下约60%患者可在3个月内进入缓解期,但需持续用药维持疗效。
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提重物等机械性刺激。饮食建议增加深海鱼类、橄榄油等抗炎食物摄入,补充维生素D与钙质。适度进行水中太极、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疾病活动度指标,出现关节畸形或肺纤维化症状需立即复诊。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缓解疼痛敏感性,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