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降压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这类药物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下肢水肿和牙龈增生。服药期间需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这类药物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干咳和血管性水肿。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发挥降压作用。这类药物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干咳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偶见头晕和血钾升高。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
利尿剂通过促进钠和水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轻度高血压患者,袢利尿剂用于肾功能不全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电解质紊乱和尿酸升高。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钾、血钠和尿酸水平。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这类药物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支气管痉挛和掩盖低血糖症状。哮喘患者慎用。
高血压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用新鲜蔬果和全谷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合并其他慢性病患者需加强相关指标监测,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