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的治疗方法

朱明炜 主任医师

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矮小症可通过生长激素治疗、营养干预、运动促进、心理疏导、原发病治疗等方式改善。矮小症通常由生长激素缺乏、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

1、生长激素治疗: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治疗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的核心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骨龄和激素水平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常见药物包括赛增、珍怡等。对特发性矮小症患者,需严格评估治疗指征及潜在风险。

2、营养干预:

每日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5-2克,优先选择鱼类、蛋类、瘦肉等。钙质补充每日800-1200毫克,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锌元素缺乏会影响味觉发育导致食欲不振,可通过牡蛎、坚果等食物补充。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3、运动促进:

纵向弹跳运动如跳绳、篮球等能刺激骨骺板软骨细胞增殖,每周保持5次以上、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游泳等伸展运动可改善体态,夜间运动需避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质量。运动时注意防护避免骨骺损伤。

4、心理疏导: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表达缓解社交焦虑。家长需避免过度关注身高问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对于校园欺凌等情况需及时心理干预,必要时进行家庭治疗改善亲子沟通。

5、原发病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慢性肾病患儿需控制蛋白尿和电解质紊乱。特纳综合征患者需联合雌激素治疗,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可考虑肢体延长术。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需对症处理。

保证每晚9点前入睡,深度睡眠期生长激素分泌量可达清醒时的3倍。饮食采用三餐两点制,上下午各加餐一次乳制品或坚果。避免承重运动选择跑跳类项目,运动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每半年检测骨龄变化。冬季注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夏季避免暴晒影响皮肤健康。建立规律作息习惯,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保障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