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胆管炎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利胆药和解痉止痛药。胆管炎的药物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和症状选择,主要有头孢曲松钠、熊去氧胆酸、山莨菪碱等。
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胆道常见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急性胆管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可控制感染。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与含钙制剂同时使用。
熊去氧胆酸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改善胆汁淤积。慢性胆管炎患者使用可减轻胆管炎症反应,需长期服用。妊娠期妇女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山莨菪碱可缓解胆管痉挛引起的绞痛,通过阻断胆碱受体松弛Oddi括约肌。胆绞痛发作时使用能快速止痛,青光眼患者禁用。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保肝作用,可减轻胆管炎症对肝细胞的损伤。合并肝功能异常时使用,需注意监测血压和血钾水平。与利尿剂合用时可能加重低钾血症。
消炎利胆片由穿心莲、溪黄草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功效。辅助治疗慢性胆管炎可改善腹胀、厌油等症状。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脾胃虚寒者慎用。
胆管炎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适量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倾向,选择清蒸鱼、嫩豆腐等易消化蛋白质。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避免暴饮暴食诱发症状。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胆汁循环,但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和皮肤黄染情况,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