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矮小症应该如何治疗

朱明炜 主任医师

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矮小症可通过生长激素治疗、病因治疗、营养干预、运动促进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矮小症通常由生长激素缺乏、遗传因素、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和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生长激素治疗: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治疗生长激素缺乏型矮小症的主要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使用。该药物通过刺激骨骺软骨细胞增殖促进骨骼纵向生长,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对于特发性矮小症患者,部分病例经评估后也可能获益于生长激素治疗。

2、病因治疗:

针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慢性肾病所致者需控制原发病。Turner综合征患者往往需要联合雌激素治疗,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等骨骼疾病则需骨科专科干预。明确并消除病因是治疗继发性矮小症的关键环节。

3、营养干预:

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5-2克,优先选择鱼类、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钙质摄入量建议800-1200毫克/日,可通过乳制品、深绿色蔬菜补充。同时需注意维生素D、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4、运动促进:

纵向弹跳类运动如跳绳、篮球等能机械刺激生长板,建议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游泳等伸展运动可改善体态,夜间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前2小时进行适度运动效果更佳。运动时需注意防护避免骨骺损伤,肥胖患儿应结合有氧运动控制体重。

5、心理疏导: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通过心理咨询改善因身材矮小导致的社交恐惧。家长应避免过度关注身高问题,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增强患儿自信心。学校环境需预防校园欺凌,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矮小症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夜间10点前入睡以保证生长激素分泌高峰。饮食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适当增加乳制品、坚果、深海鱼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坚持每天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碳酸饮料影响钙质吸收。定期监测生长速度,每3个月测量记录身高体重变化,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复查相关指标。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可能影响生长的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