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王志学 主任医师

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痒、抗菌消炎等功效,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湿疹瘙痒、关节疼痛等症状,使用时需注意孕妇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温经散寒:

艾草性温,归肝、脾、肾经,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因寒邪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其挥发油成分可刺激穴位,常用于艾灸治疗。虚寒体质者可用艾叶煮水泡脚,但阴虚火旺者忌用。

2、祛湿止痒:

艾草煎汤外洗可缓解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瘙痒症状,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组胺作用。新鲜艾叶捣碎外敷能减轻蚊虫叮咬红肿,但皮肤破损处禁用,过敏者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

3、抗菌消炎:

艾叶中的桉叶素、樟脑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民间常用艾烟熏蒸房间消毒。呼吸道敏感者吸入艾烟可能诱发咳嗽,需控制熏蒸时间在30分钟以内。

4、止血安胎:

炒炭后的艾叶炭能收缩血管,用于崩漏下血等出血症状。古代医书记载其有安胎功效,但现代医学证实艾草精油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妊娠期女性绝对禁止内服或艾灸腹部。

5、调节免疫:

艾草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改善体质虚弱人群的免疫功能。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毒性,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日常使用艾草建议选择干燥无霉变的原料,阴虚血热者避免长期接触。可制作艾草香囊驱蚊,或与糯米制成青团食用。艾灸时注意保持通风,每次不超过3个穴位,灸后2小时内忌食生冷。出现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严重过敏需及时就医。储存时需密封防潮,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有效成分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