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出血手术并非都需要开颅,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出血量、部位及患者状况决定。主要术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引流术、神经内镜手术、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去骨瓣减压术。
适用于出血量大或脑疝风险高的患者。通过颅骨开窗直接清除血肿,可快速降低颅内压,但创伤较大。术后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及神经功能变化,必要时联合去骨瓣减压。
针对基底节区等深部出血。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创伤小恢复快。需配合尿激酶等药物溶解血块,适合出血量30-50毫升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通过小骨窗导入内镜清除血肿,兼具微创与直视优势。对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伴破入脑室者效果显著,可减少脑组织牵拉损伤。
利用三维定位精准穿刺血肿腔,适合高龄或基础病多的患者。需多次抽吸配合纤溶药物,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当颅内压持续升高威胁生命时采用。通过去除部分颅骨为脑组织膨出预留空间,常与血肿清除术联用。术后需行颅骨修补术。
术后康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早期进行床边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语言障碍者需言语训练。定期复查头部CT观察残余血肿吸收情况,警惕再出血风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促进静脉回流。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