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肾病并发症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可能由长期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降压治疗、调节血脂、限制蛋白摄入、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干预。

1、长期高血糖:

持续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内高压和滤过负荷增加,损伤肾小球基底膜。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加速肾脏纤维化进程。需通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达格列净等控制空腹血糖在7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

2、高血压:

约80%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肾小球内压力升高会直接破坏滤过屏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可作为首选降压药,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会诱发肾小球硬化。合并蛋白尿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可使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可配合非诺贝特治疗。

4、遗传因素:

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进展速度相关。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建议每3个月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早期发现可逆转的肾脏损伤阶段。

5、炎症反应:

高血糖环境下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激活,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除控制基础疾病外,可适量补充ω-3脂肪酸,但需警惕高钾风险。终末期患者需评估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指征。

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严格戒烟限酒,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