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移植是怎么回事

董兆如 副主任医师

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肝脏移植是通过手术将健康肝脏全部或部分植入患者体内替代病变肝脏的治疗方式。肝脏移植主要适用于终末期肝病、急性肝衰竭、先天性代谢性肝病等严重肝脏疾病,手术方式包括尸体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两类。

1、终末期肝病:

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导致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时需考虑移植。这类患者通常伴有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移植后可消除门静脉高压症状。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2、急性肝衰竭:

药物中毒、病毒性肝炎等引起的急性大块肝坏死可在48小时内恶化。移植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术前需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移植后肝功能恢复较快,但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3、代谢性肝病:

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遗传性疾病可通过移植纠正代谢缺陷。这类手术多选择儿童患者,移植后需定期检测相关代谢指标。活体肝移植在此类疾病中应用较多。

4、肝癌治疗:

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单发肿瘤≤5cm或3个以内≤3cm可进行移植治疗。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70%,但需排除肝外转移。移植前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控制肿瘤进展。

5、手术方式选择:

尸体肝移植使用脑死亡捐献者的完整肝脏,需进行血型和组织配型。活体肝移植多取自亲属右半肝,具有等待时间短的优势,但存在供体手术风险。两种方式术后均需终身抗排斥治疗。

肝脏移植术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方案。饮食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预防水肿,避免生食防止感染。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对抗性运动。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适应术后生活,加入病友互助组织可获得社会支持。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超声等项目,稳定后改为每年全面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