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吃海鲜后胃不舒服恶心可通过停止进食、补充水分、调整饮食、服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食物过敏、细菌感染、消化不良、食物中毒、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立即停止食用海鲜及其他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胃部不适时继续进食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恶心呕吐症状加剧。可暂时禁食2-4小时,待症状缓解后再尝试少量清淡饮食。
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预防脱水并促进毒素排出。呕吐后体内水分电解质流失,每小时饮用100-200毫升温水为宜。可适当添加葡萄糖补充能量,但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症状减轻后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恢复期应遵循低脂低纤维原则,推荐蒸蛋羹、苹果泥等温和食材。海鲜类食物需完全回避至少3天,防止过敏原再次刺激。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黏膜,或口服盐酸洛哌丁胺缓解腹泻。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适用于过敏反应,益生菌制剂能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出现持续呕吐、血便、高热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细菌性食物中毒可能需抗生素治疗。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症状持续超过6小时应尽快就诊。
日常应注意海鲜新鲜度,彻底加热后食用,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材。过敏体质者首次尝试新品种海鲜需少量测试,就餐后保留食物样本以便检测。长期反复出现食后不适建议进行食物不耐受筛查,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胃肠功能,规律进食时间,餐后适度散步促进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