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辣椒的食用既有益处也存在潜在风险,主要影响包括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刺激消化系统、诱发炎症反应以及个体耐受差异。
辣椒中的辣椒素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加速能量消耗,短期可提升5%-10%的基础代谢率。该成分通过刺激TRPV1受体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对体重管理具有辅助作用,但持续效果需结合长期饮食控制。
辣椒素作为P物质抑制剂,可耗竭神经末梢的疼痛传导介质。临床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和神经痛的外用制剂常含此成分,但需注意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灼热感等不良反应。
适量辣椒素刺激胃黏膜分泌胃泌素,增强消化液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但过量摄入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反流性食管炎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症状,尤其对已有胃肠疾病者风险显著。
辣椒素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低浓度时抑制促炎因子释放,高浓度则激活伤害性感受器引发炎症。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加重,部分人群食用后会出现黏膜充血等过敏样反应。
对辣椒的耐受性与TRPV1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亚洲人群普遍耐受性较高。初次食用者建议从微量开始,观察是否出现心悸、皮肤潮红等胆碱能反应,孕期及儿童群体需谨慎控制摄入量。
日常食用建议选择新鲜辣椒避免高盐腌制制品,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减轻黏膜刺激。运动后适量食用可促进乳酸代谢,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摄入以防影响睡眠。存在慢性胃炎、痔疮等基础疾病者,需经临床营养师评估个体化摄入方案,必要时采用脱敏疗法逐步建立耐受。烹饪时使用酸奶或全脂牛奶作为配料,能有效中和辣椒素对消化道的直接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