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白血病骨髓移植通过替换异常造血系统重建正常免疫功能。骨髓移植原理主要有供体匹配、预处理化疗、干细胞输注、免疫重建、并发症防控五个关键环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是移植成功的基础,同胞全相合供体匹配概率约25%,非亲缘供体需通过中华骨髓库进行十点位高分辨配型。半相合移植技术的成熟使父母与子女间也可作为备选供体。
采用大剂量化疗药物联合放疗清除患者异常骨髓细胞,为供体干细胞腾出生长空间。预处理方案根据患者年龄和并发症风险选择清髓性或非清髓性方案,常见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白消安等。
通过静脉输注采集自供体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的造血干细胞,这些细胞经血液循环归巢至骨髓腔。现代技术可使干细胞采集过程控制在3-5小时内,输注后2-4周可见造血功能恢复迹象。
移植后需持续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使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功能完全重建通常需要6-12个月,期间需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重点防治感染、出血和器官毒性等早期并发症,以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远期问题。定期检测嵌合状态评估植入效果,出现原发病复发时需考虑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等挽救治疗。
移植后需长期保持低菌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和未消毒乳制品。恢复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外出佩戴口罩避免病原体接触。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治疗压力,可通过正念训练改善睡眠质量。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诊是保障移植效果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