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做雾化有什么副作用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雾化治疗可能引起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口腔真菌感染、支气管痉挛及药物依赖等副作用。雾化吸入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治疗方式,副作用主要与药物成分、操作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

1、局部刺激:

雾化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可能引发咳嗽、咽喉干燥或声音嘶哑。布地奈德等激素类药物易导致黏膜充血,异丙托溴铵可能引发暂时性味觉异常。治疗期间建议使用面罩贴合面部,雾化后清水漱口可减轻刺激。

2、过敏反应:

部分患儿对β2受体激动剂或化痰药成分敏感,可能出现皮疹、面部水肿等过敏表现。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偶见速发过敏,乙酰半胱氨酸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首次雾化需观察15分钟,出现喘息加剧需立即停用。

3、真菌感染: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增加白色念珠菌感染风险。表现为舌苔白膜或口角糜烂,婴幼儿因吞咽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生。雾化后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清洁口腔可预防感染。

4、支气管痉挛:

高渗盐水或低温雾化液可能诱发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雾化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先天性气道狭窄患儿风险较高,需预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液温度应接近体温,输出颗粒控制在3-5微米为宜。

5、药物依赖:

长期高频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能产生受体脱敏现象,需逐渐增加剂量才能维持效果。沙丁胺醇连续使用超过1周可能出现反跳性支气管收缩,建议与吸入激素联用减少依赖。

雾化治疗期间应保持环境通风,避免二手烟刺激呼吸道。选择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雾化,防止呕吐误吸。每日饮水量不少于800毫升以稀释痰液,优先选择梨汁、白萝卜汤等润肺饮品。雾化器需每日用煮沸法消毒,不同药物间隔15分钟使用。若出现持续呛咳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2%,需暂停雾化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