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拿掉后注意什么

郑丽华 主任医师

郑丽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肠息肉切除术后需注意创面护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并发症观察及定期复查。术后护理要点主要有创面保护、饮食过渡、适度活动、症状监测和随访安排。

1、创面保护:

术后24小时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创面出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肠道黏膜会形成人工溃疡面,过早进食粗糙食物可能引发出血。建议使用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促进溃疡愈合,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

2、饮食过渡:

术后6小时开始尝试少量温水,24小时内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第2-3天逐步过渡至半流食如粥类、烂面条,1周后可恢复低渣软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高纤维及产气食物,减少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饮食。

3、适度活动:

术后3天内以床上活动为主,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弯腰、深蹲。1周后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2周内禁止游泳、骑自行车等会阴部受力活动。腹腔镜手术患者需额外注意穿刺孔愈合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切口疝。

4、症状监测:

密切观察排便颜色及腹痛情况,若出现鲜红色血便、持续腹痛或发热,需警惕迟发性出血或肠穿孔。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胀或肛门坠胀感,通常2-3天自行缓解。服用抗凝药物患者需特别关注出血倾向,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5、随访安排:

术后1年需进行首次肠镜复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每3年复查1次,高级别瘤变或绒毛状腺瘤患者建议6-12个月复查。同时需完善肿瘤标志物检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增加基因检测频次。长期随访计划应根据病理类型个体化制定。

肠息肉切除术后饮食需遵循从流质到软食的阶梯式过渡,初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羹、山药泥,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30克。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需避免含乳糖产品以防腹胀。运动方面建议术后2周开始腹式呼吸训练,1个月后逐步恢复有氧运动,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心理上需认识肠息肉复发可能性,保持规律作息和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