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病毒性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环境刺激及合并其他眼部疾病。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如共用毛巾、揉眼后触碰公共物品等。腺病毒可通过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扩散,肠道病毒易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暴发。接触传播是病毒性结膜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感冒、疲劳或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时,病毒更易侵入结膜组织。儿童和老年人因免疫系统较弱,发病率较高。单纯疱疹病毒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激活,导致复发性眼部感染。
未及时洗手、共用眼部化妆品或隐形眼镜护理不当等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隐形眼镜佩戴者若清洁不规范,可能将病毒带入结膜囊。角膜接触镜相关结膜炎多与卫生管理疏漏有关。
空气污染、强光照射或化学物质刺激可破坏结膜屏障功能,使病毒更易附着。干燥环境中结膜杯状细胞减少,黏液分泌不足会削弱眼部防御能力。部分患者发病前有风沙入眼或游泳经历。
干眼症、过敏性结膜炎等慢性眼病会改变结膜微环境,增加病毒易感性。角膜上皮缺损时,单纯疱疹病毒可直接侵入深层组织。部分患者因先期细菌感染削弱了眼表免疫力。
预防病毒性结膜炎需加强个人卫生管理,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用流动水洗手,避免用手揉搓眼睛。流行期间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游泳时佩戴密封护目镜。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维持眼表上皮完整性。出现眼红、畏光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戴隐形眼镜,使用独立毛巾并煮沸消毒。急性期可用冷敷缓解不适,但需注意敷料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