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狼疮性肾炎可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降压药物管理并发症、血浆置换清除抗体、透析或肾移植应对终末期肾病等方式治疗。狼疮性肾炎通常由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攻击、遗传易感性、环境触发因素、激素水平异常、感染诱发等原因引起。

1、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少肾脏损伤。使用需严格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避免骨髓抑制或肝毒性。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指标。

2、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控制肾脏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或血糖升高。初始治疗多采用大剂量冲击后逐渐减量,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副作用。

3、降压管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合并高血压时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同时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

4、血浆置换:

针对抗磷脂抗体阳性或急进性肾炎患者,通过体外循环分离清除致病抗体。每次置换需2000-3000毫升血浆,通常需连续3-5次,需同步配合免疫抑制治疗。

5、肾脏替代:

终末期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年轻患者可考虑肾移植。移植后仍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等抗排异药物,复发风险约为10-30%。

日常需严格防晒避免紫外线激活免疫系统,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或散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补体水平和抗双链DNA抗体滴度,育龄期女性需在病情稳定半年以上方可计划妊娠。